药企敢研、医院敢进、资本敢投 上海创新药械迎来新进展
2024-06-18 【 字体:大 中 小 】

让医疗机构“敢进”、让参保群众“敢用”、让创新医药企业“敢研”、让资本市场“敢投”,去年7月上海七部门联合出台了《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随着28条举措的“施工图”细化、推进,上海创新药械多元支付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的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
记者1日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2023年上海医疗机构采购国谈创新药金额108亿元,同比增长73.1%。下一步,上海将从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两方面持续用力,推动上海对创新药械的多元支付机制不断完善,共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看起来是“对手” 其实是“队友”
“在开展药械集采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时,医保部门和医药企业看起来像是对手,争议较多的是对价格‘斤斤计较’。实际上,在支持创新方面,医保部门和医药企业是队友,一同帮助患者战胜病魔。”上海医疗保障局局长夏科家在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引出了28条举措的深意。
据悉,28条举措包括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开发覆盖更多创新药械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平台,安全、依法、规范探索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商业健康保险平台开展符合规定的信息共享;对谈判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前三年实行单列预算;稳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优先覆盖创新药械等,目的就是通过完善后端多元支付机制,稳定产业前端预期。
比如,一家注册在上海专注于靶向创新药研发的医药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款1类新药续约国家医保目录,并纳入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随着28条举措落地,两款产品已在多家市级医疗机构进入临床使用,2023年下半年两款创新药上海市场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6%和105%。
另一家注册在上海的国际化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其首款自主研发的一款创新药物于去年6月纳入上海“沪惠保2023版”国内特定高额药品目录,得益于28条举措,该产品在上海市入院实现零突破,已在8家三级公立医院临床使用,自2023年8月至2024年1月,该产品惠及上海超2900名患者。
据悉,“沪惠保”保障责任中创新特药种类高达38种,在上海注册、持有、研发、生产的就达28种。
“不断优化完善支付机制,为生物医药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确切的预期;同时,共同优化保险补偿机制,扩大生物医药临床试验责任险保障范围。截至2023年底,已有195家企业1050个项目投保,保障金额72.4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50%,有效降低了创新成本。”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说。
加强攻关、应配尽配促创新药械加快落地
近年来,上海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2016年以来,上海研制了23款1类创新药,数量约占全国17%;41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占全国17%。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9337.32亿元,增长4.9%,其中治疗性生物制品、植介入器械、医疗影像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增长较快。此外,国际前20位的药械企业中,有90%的企业将中国区总部或研发生产总部设在上海。
朱启高表示,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通过“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链条、体系化推进,加强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比如,加强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AI制药技术等领域前瞻布局和研发攻关,推动更多1类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为了破除过去一段时间创新药械临床应用的进院周期长、知晓率不高、应用推广难等痛点,28条举措也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办法,助力创新药械加速落地。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虞涛表示,从实际工作看,一是要求医疗机构在“上海医保药品目录”以及“上海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公布一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对创新药械产品应配尽配;二是把创新医疗器械优先纳入应用示范项目,提高创新器械的知晓度;三是对创新药械的应用,不采取“用药目录数量”以及“药耗占比”指标。
据统计,今年1月,上海90%的三级医院和72%的二级医院采购了创新药;83%的三级医院和45%的二级医院采购了创新医疗器械。
值得一看的是,去年7月起上海将定点零售药店全部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接入医保电子处方平台,创新药在全市2000家定点零售药店均可销售。
医保数据融通共享促创新、守底线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与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数据局等部门率先启动了医保商保数据的融通共享,推进多项政保商保项目的落地,促进上海市对创新药械形成由“基本医保+商业保险”多元支付的保障政策环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副局长曹光群表示,成效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多元协同监管工作机制,二是协同打造“三医联动”的发展格局。比如,扩大保险机构参与长期护理险经办的试点范围,完善医保个人账户购买商业健康险、“沪惠保”等项目,创新推出“沪儿保”“孝心保”等产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延伸保险保障服务链条的作用,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前,上海“保险码”创新产品保费收入达到2957万元,注册用户达到74.7万户。
今年1月17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医保中心、中保科联三方共同启动上海市医保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商业保险)。同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与上海市医疗保障局签署《关于加强基本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监管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数据共享、项目合作、联合调研等6个方面强化交流合作。
此举标志着上海各方协同深化医保大数据应用,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等方面迈入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新阶段,将进一步提升数据惠民能力,助力更多惠民举措快速落地。
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市大数据中心主任邵军表示,推进医保数据使用,必须牢牢守住数据和个人隐私安全的底线和红线。大数据实验室独立设置了医保数据操作区域,采用了数据的脱敏加密等一系列技术,实现原始数据不出域、分层授权严管理、全程监控可追溯,以避免隐私泄露等风险。同时还对保险机构准入和项目数据需求进行评审把关,按照最小化和合理化要求向保险机构开放基础数据信息。
“接下来,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医保大数据实验室的建设,更好发挥医保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邵军说。

猜你喜欢

苏利转债上涨088%,转股溢价率810%


两会快讯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将承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


外媒:匈牙利将于2月26日就瑞典加入北约进行投票


大立科技(002214SZ):上半年预亏165亿元-198亿元


中信建投:把握“内需+反制”两条主线


刚刚!英国,重大宣布!


家人被造谣,董宇辉霸气回应,与辉同行有自己独立的法务了


股市行情今日大涨:利好消息提振市场信心


深圳一小区架空层安装电动车充电站引有业主担忧,物管回应


晚报67岁老将履新职,刘结一成为第16位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


中信建投:把握“内需+反制”两条主线


专注电线电缆研发生产 新亚电缆深市主板IPO于3月11日申购


美加同意暂缓30天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中期底部区域已明确


动荡之下的契机:美元测试关键水平,加元悬而待决


科创板并购重组审核机制优化,审核和注册总计不超3个月


腾势N9以180kmh鱼钩测试成绩刷新世界纪录!中国SUV安全性能登顶


七星配资客服:解惑你的资金难题,助你投资赢在起跑线!


哪里有正规的配资平台?——谨慎投资,稳健获利


正规配资平台费用低:找到最划算的投资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