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现!是时候抄底养猪资产了?
2024-05-25 【 字体:大 中 小 】
昨天,天邦股份发布公告,以16.5亿元向通威股份转让史记生物30%股权。这起在去年9月末就披露的股权转让计划就此尘埃落定。
出售资产或股权为公司输血的案例,在本轮猪业“寒冬”下屡见不鲜。
在行业快速发展期,普遍存在扩张焦虑让各大企业争先恐后扩产能。负债上来了,利润却下来了。面对竞争下超长期的行业低迷,许多企业不得不抛售资产瘦身减负,这时,“抄底”资产或“入局”养猪的机会似乎来了。
笔者对近年来受让资产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盘点,并探讨此时“抄底”是否是明智之举?
第一类是非养殖主业资本
首先是本次受让史记生物30%股权的通威股份。从公开信息来看,通威股份主营业务仍然是光伏新能源和饲料及相关产业链,并未涉及养猪业务,仅在2008年成立了通威仙桃斯格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尝试种猪业务。史记生物作为从天邦食品独立的种猪公司,拥有4万头基础母猪规模,是国内排名靠前的种猪企业。此次收购史记生物部分股权,或与通威的整体战略定位契合。
还有新希望将川渝地区的18个猪场转让给兴新鑫农牧,兴新鑫农牧由新希望和国企成都天府集团出资成立,成都天府集团也并非以养殖为主业的企业。
第二类是企业高管、员工或其他民间游资
2023年9月14日晚间,傲农生物与漳州鸿枫签署了《福建傲芯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合作意向协议》,拟将持有的福建傲芯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傲芯生物”)51%股权转让给漳州鸿枫。从公开信息来看,漳州鸿枫股东万文峰是上市公司傲农生物的长期合作方,也是傲芯生物管理层,股东福建芯育、漳州莱福德、漳州聚芯是拟以傲芯生物员工为主体的持股平台。
在2022年6月,天邦食品作价10.2亿元,将史记生物的51%股权转让给由史记生物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平台。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游资低价收购资金短缺的大型企业抛售的猪场、仔猪等。
第三类是农牧同行企业
如2023年年中,双胞胎农业入局重整正邦科技,12月末正式成为正邦科技新的控股股东。
还有神农集团接手温氏在广西崇左及位于云南曲靖的5个养殖项目和相关资产,唐人神集团接手温氏在广东的2个楼房养猪项目,
在2022年3月,大北农收购正邦8家饲料子公司等。
笔者认为,更多的主体进入养猪业是一件好事。但对这些受让企业或个人而言,从外界看来,如饲料、种猪等资产在养猪产业链中尚属优质资产,而接盘养殖业务则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即便有企业出售猪场资产,但产能还在,猪还在,只是所有权发生了变化。这种转让对减轻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压力意义较小,而如果产能不下降,养猪未来盈利的机会也必然更小。
但到了2024年,“抄底”养猪业务似乎即将成为一步好棋。产能调减开始显现成效,行业内对下半年猪价回升的预期不断提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1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67万头,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6.9%。能繁母猪已经连续下调7个月,并且是自2020年10月以来首次低于4100万头。照这样的态势,2024下半年养猪业大概率能迎来好转。
在这样的背景下,低迷期接盘养猪业务似乎即将成为一场冷静又明智的投资。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抓住机会固然重要,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入局的企业或投资者后续最需要关注的内容。因为,当前的周期变化已经与过去有明显的不同,周期波动幅度会减小,而周期持续时间会缩短,尤其是高价期的时间会更短。
成本控制依然是未来养猪业的重点,如果成本不能控制在行业领先,在周期来临时,“抄底”资产也可能再次成为“负累”。
【作者】王之娴
【来源】南方农村报


猜你喜欢

沧州银行迎来地方国资增持,去年曾辟谣恒大欠款风波,投资者向二股东发问:何时上市?


去年香港总存款额料同比增逾5%


惊雷!天富龙IPO前夕连吃五张罚单,“家族帝国”暗藏六大杀机“毛利率腰斩、政府输血续命!一场家族企业的财务魔术?”


百济神州(06160)因受限制股份单位获归属而发行合计7363万股


一季报点评: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基金季度涨幅943%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涨破12000点 日内涨05%


股指期货配资:高风险高回报的双刃剑,玩转金融杠杆的进阶指南


黄精怎么食用才最好?


证监会坚持“零容忍”执法,集中处理多名从业人员违法炒股


保险资金上调入市比例,多家险企表态


【数读IPO】今日1只新股上市 公司携手瑞幸、蜜雪冰城等知名茶饮品牌


百度为何今年也要回归香港上市?美国管制正收紧


文华财经指标公式源码博易大师多空趋势王主图指标源码


强美元下亚洲货币承压 离岸人民币逼近73、日元或再创新低


华为哈勃入股苏州同元软控 后者为信息物理系统建模仿真工业软件产品研发商


一季报点评:华夏中证大数据产业ETF基金季度涨幅943%


光正眼科遭商誉暴击


科技主题基金“限购” AI板块已过热?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4月非农今夜来袭,债券交易员押注关税“冻僵”美国就业市场
